海東日報首頁

祁萬強:從筆桿子到“第一書記”的華麗轉身

2023-12-18 09:16:35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本報記者 周曉華 攝影報道

沒有華麗的外表,有的只是樸實無華、無私奉獻的滿腔熱情;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工作;沒有豐功偉績,有的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奮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執著堅守……

他,就是青海日報社駐海東市樂都區中嶺鄉馬家洼村“第一書記”祁萬強。

2021年,從青海日報社派駐到馬家洼村的“第一書記”祁萬強,開始行走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之路上,由于成績優秀,2023年被組織再次確定留任,繼續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發光發熱。

近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駐村工作中,他用實干為馬家洼村的父老鄉親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會說“土話”的駐村干部

“來之前,我做過很多關于‘第一書記’的報道,但沒想到自己能成為全省鄉村振興工作隊伍中的一員。”祁萬強笑著說道。

在與祁萬強交談中記者得知,他出生于樂都區上北山地區,對于從大山里走出來的他來說,農村生活并不陌生或畏懼,他更加明白群眾心里的所思所想。

記者,永遠行走在路上。作為一名記者,從筆桿子到“第一書記”的轉變,改變的是服務方式,不變的還是服務群眾。

為盡快轉變角色,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駐村以來,祁萬強便逐一走村入戶,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在日常的走訪中,他借助方言的優勢,熟悉群眾、了解群眾,很快,馬家洼村的村民們便接受了這個會說“土話”的駐村“第一書記”。

“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你記在心中。”這是祁萬強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于是,他以鄉村振興統攬黨建工作全局,與村“兩委”成員全面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斗堡壘。

鄉村振興,既要為鄉村謀發展,更要為村民謀幸福。祁萬強在走訪中發現,馬家洼村的五保戶余國慶體弱多病、高齡獨居。祁萬強二話不說便帶著老人前往樂都區看病治療、購買藥品,并請他一同進餐,還到商場為老人買了衣物、生活用品等。

在除夕,祁萬強還專門來到余國慶老人家中陪老人歡度春節,一同做菜、拉家常,不僅填補了老人空虛的晚年生活,也讓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駐村干部的溫暖和關懷。

“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你當親人。”秉承著這樣的信念,祁萬強在駐村工作中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幫著村民解決實際生活困難、主動打掃村里的環境衛生、給老年群眾社??ňW絡認證,他一直在力所能及地為群眾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祁書記真是個好書記啊,村民有什么困難,他就會及時幫助我們。”馬家洼村民李積寶說道。

深入田間地頭或農戶家中和村民交流談心;詳細了解生產、生活和家庭經濟情況;詢問醫療、就業、子女上學等方面存在的困難;查看村社道路、水利設施、農村環境、河道治理等情況……祁萬強的駐村工作日志上寫滿了關于馬家洼村的點點滴滴,他的手機里也裝滿了馬家洼村村民的酸甜苦辣。

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排解民憂。祁萬強坦言,作為鄉村振興隊伍中的一員,要真正做到扎根基層,傾聽百姓心聲,為老百姓做更多的實事,用實干和奮斗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以實際行動助力產業振興

馬家洼村地處干旱淺山地區,平均海拔為2600米,距離樂都城區約18公里,全村現共有146戶503人,常住農戶為28戶,15戶為易地搬遷戶,現有耕地面積78.59公頃,人均耕地約0.15公頃,全部為山地,無水澆地。

由于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自然稟賦較差,村民只能依靠種植傳統的農作物來增收,而且農產品的價格隨市場變化,每年的收入高低不一。

一個地方要發展,產業帶動是關鍵。馬家洼村的大多數村民不愿意種地,外出務工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少數在家依靠種地為生的村民大多依靠種植傳統作物馬鈴薯、小麥“望天收”,土地集約化程度不高,種植業不成規模,群眾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不高。

在走訪中了解到這一現實情況后,祁萬強深知這樣的先天條件加大了群眾的生產成本,尤其是種子、化肥、地膜等投入,致使農民生產成本大大提高,收益大大降低。

“有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駐村干部發現不了問題。”面對困難,祁萬強挺身而出。祁萬強告訴記者,雖然經過多年的幫扶工作,馬家洼村村民群眾的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可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單一、農民技術素質偏低、自我發展能力局限較大等原因卻一直存在,加大了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定難度。

于是,祁萬強及時向派駐單位領導遞交申請,給馬家洼、甘溝腦、鏟鏟洼、草場4個村申請種子化肥,先后和駐村工作隊員們一起墊付運費,親自從蘆化鄉九架山村、營盤灣村運回優質青薯9號馬鈴薯種子。

“當時我和村民一起完成馬鈴薯種子的裝卸工作,雖然滿頭大汗、全身酸痛,可聽到免費領取到馬鈴薯種子村民從內心深處說出的‘謝謝’后,灰頭土臉的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祁萬強笑得合不攏嘴。

對于一個依靠農業種植的村子來說,市場價格波動是影響村民經濟收入的最大因素。在祁萬強的帶領下,駐村工作隊利用自身的人脈資源優勢和派駐單位的幫助,廣泛聯系對接市場,通過線上和線下銷售的方式,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祁萬強還憑借媒體人的優勢資源,拍攝“農產品銷售 駐村干部來幫忙”短視頻,“第一書記”代言中嶺鄉馬鈴薯品牌,在“微信視頻號”“抖音”“快手”等平臺刊發,通過網絡銷售的方式全面推廣,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用鏡頭講述美麗鄉村故事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祁萬強習慣用鏡頭和文字記錄生活。他坦言:“從見證‘他’到成為‘他’,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

踐行“四力”,做合格記者,守正創新,在基層發光,駐村以來,祁萬強從未忘記運用傳媒思維助力鄉村振興。認識祁萬強的人都知道,在駐村工作中,祁萬強會用鏡頭拍攝美麗鄉村建設,用鏡頭定格馬家洼村的幸福生活,用文字聚焦村民的“急難愁盼”問題。

2021年9月18日,中嶺鄉首屆洋芋豐收節拉開了序幕。祁萬強提前與派駐單位領導溝通協調,活動當天《西海都市報》新媒體記者全程直播,8萬網友話豐收、贊豐收不說,還通過網絡為群眾搭建了銷售平臺?!肚嗪H請蟆吩陬^版刊發此次新聞報道的同時,利用新媒體矩陣全方位宣傳新農村農民新形象,有效助推農業產業向前發展。

駐村工作中,祁萬強始終把新聞工作者的要求記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在完成日常駐村工作的前提下,發揮新聞采訪專業特長,全力做好鄉村振興宣傳報道工作。

除了充分發揮輿論主陣地作用外,祁萬強還借助當下多媒體宣傳的優勢,自己拍攝、制作受眾喜聞樂見的短視頻,通過“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方式,將中嶺鄉和所在村的新聞逐一呈現。

這些年,在派駐單位的幫助下,青海在線網開設“來自青海日報社駐村工作隊的蹲點報告”專欄,深入一線挖掘鮮活的新聞事例,以系列報道的方式全面展現中嶺鄉乃至整個樂都區其他鄉鎮“三農”工作方面的內容,為傳播好鄉村振興聲音、講好鄉村振興故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祁萬強陸續在主流媒體青海日報、西海都市報、海東日報刊發《在田間地頭書寫人民滿意的答卷》《流淌在引勝溝里的文化基因》《老鴉峽:千年驛站文化的回響》等多篇報道。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這是祁萬強在走訪中聽到的最感動的一句話。他認為,生活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父老鄉親,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實打實地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讓村民信心百倍,也才會說出上述這番發自肺腑的言語。

“駐村生活就是我作為一個記者踐行‘四力’最好的體現,我會繼續用我的鏡頭記錄下我與馬家洼的故事,做一個真實的記錄者,一個有擔當的平凡人。”祁萬強表示,他還將在產業結構調整、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人居環境衛生整治等方面扎實做好駐村工作。

從一名新聞工作者到駐村“第一書記”,祁萬強在馬家洼村這片深情的土地上,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在廣袤田野上種下新希望、孕育新動能,成為了鄉村振興這幅波瀾壯闊歷史畫卷上惟妙惟肖的組成部分。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免费特黄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午夜视频_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对白